1891年,荣宗敬学徒满师,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南市森泰蓉钱庄当了跑街,负责在无锡、江阴、宜兴三个地区联系客户、发展业务。他求知欲非常强,不但对经手的各种金融业务专心研习,而且对客户所做的生意也很关注。这样,他渐渐积累了不少各地小麦、棉花生产和销售行情的经验,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以后,荣德生也学徒满师。当时父亲正在广东为当税务官的姑父朱仲甫管账,姑父对德生很欣赏,所以把他也招去了。荣德生在广东,工作之余,仍然发奋自学,研读了大量书报。因为广州当时是外国商人来往较多的地方,荣德生也学到了一些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
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荣宗敬和荣德生先后失业回家。1896年初,荣宗敬跟父亲来到上海,重新寻找职业。这时的上海,已经是中国商业经济的中心。进出口贸易的繁忙,以及民族工业的崛起,使得金融流通量与日俱增。从事金融业的朋友大多发了大财,许多人劝他们不要再去给人家做帮手,干脆自己开一家钱庄。
荣熙泰想,办钱庄开支不算太大,管理也个复杂,两个儿子又都是学钱庄出身,业务上有基础,人手现成,只要筹集到一定的股本,拉到一批客户,成功的可能是很大的。因此他下了决心,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找几位朋友合伙,在上海鸿升码头开办了广生钱庄。由荣宗敬当经理,荣德生管正账。荣宗敬虽然是初次当家,但显得十分老练。仅仅一个月后,业务发展,广生钱庄又在无锡设立了分庄,由荣德生当经理。小弟兄俩初试身手,成绩居然不坏。不幸的是,新的历程刚刚开始,父亲荣熙泰就因病重逝世了。他一生奔波劳碌,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临终之际,他嘱咐儿子们,一定要兄弟一心,踏踏实实,共谋发展。
第二年,上海的金融业又经历了一场风波。广生钱庄的几位合伙人,唯恐赔了老本,急急忙忙要抽回股本。荣宗敬和荣德生咬紧牙关,将别人的股金全数退回,独资接办了广生钱庄。由于他们经营稳妥,不搞投机,两年以后,盈利就将近万两白银,使当初撤股的合伙人后悔不迭。
1899年,荣德生再次应邀到广东去帮姑父管账。因为钱庄的业务比较稳定,荣宗敬一人也能应付得下来,荣德生就放心去了。广东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窗口,这里的人思想活跃,没有框框,敢于开拓,善于经营,这些都使荣德生大受启发。当时,介绍西方科技和实业的书籍也纷纷出版,这引起了荣德生的浓厚兴趣。有一次,他读到一本《美国十大富豪传》,书中介绍了美国10个大资本家怎样依靠兴办实业发家致富的经历,也证明了实业的发展能够使国家迅速富强起来。这本书荣德生读了许多遍,联想到上海、广东的许多外国企业大获利润的实例,他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比钱庄更赚钱的事业。
第二年8月,荣德生风尘仆仆回到上海,刚进家门,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迫不及待地与哥哥商量起办实业的事来。荣宗敬完全赞成弟弟的意见,他坚信,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在生活中找到致富的捷径。他们进出书店、图书馆,翻阅各种实业杂志,仔细地研究该投资哪种实业。荣德生在广东管账时注意到,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数量最大,就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销路也很广;荣宗敬在钱庄业务中也发现,用来买棉花和麦子的钱款数量最大。弟兄俩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面粉上面——显然,面粉是个大有赚头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