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5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16 / 101|后一章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曾经流传过"南张北周"的说法,"南张",指的是功盖东南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北周",指的是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周学熙。

周学熙是安徽建德(今东至)人,1866年1月12日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周馥,早年投奔在李鸿章手下充当幕僚,后官运亨通,先后做过四川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两广总督等大官。周学熙16岁考中秀才,28岁考中举人,可是一直没能中进士。就在他留在京城继续攻读的时候,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了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北京的知识分子首先行动起来,要求变法维新,寻找富国强兵的新路。周学熙深受影响,决定放弃科举考试,投身实业。他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在1897年顺利地进入了河北开平矿务局,负责在上海推销煤炭的工作,第二年升任开平矿务局会办,不久又升任总办。

开平矿务局是当时中国规模较大的新式煤矿,使用的是外国进口的机器,生产的是优质煤炭,日产量达到五六百吨。煤矿生产用不着周学熙太费心,他的目光就转到了水泥上面。当时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都很快,水泥需要量越来越大,可国内却没有一家水泥厂,全部要靠进口,而且价钱非常贵。清政府曾经试图在河北唐山开办水泥厂,因为经营不善,不久又停办了。周学熙看着外国人独占中国的水泥市场,心里很不舒服,经过调查,他认为国产水泥成本虽高,但还是要比进口便宜,所以向清政府要求重新开办唐山水泥厂,并且在当地找到了合适的原料。

一切准备就绪,眼看水泥厂就要开工了。这时,义和团运动爆发,紧接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混乱中,英国商人连吓带骗,从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手中,以极低的代价"买"去了开平矿务局和唐山水泥厂。当时周学熙不在矿上,他回来后,英国商人为了手续完备,又企图诱骗他在卖矿契约上签字。周学熙看破了他们的阴谋,不顾他们的威胁,断然拒绝签字,并愤而辞去了总办职务,表现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1901年秋天,周学熙被清政府派往山东济南。当时山东巡抚袁世凯正在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提倡"实学",筹办山东大学堂,便委任他当大学堂的总办。周学熙采取了中外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以中国的传统道德约束学生,一方面大量教授西方科学知识,决心运用西洋科技来振兴中国。袁世凯非常赏识周学熙办学堂中表现出来的才干,不久他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也就将周学熙调到天津。从此,周学熙以天津为基地,开始创办北洋实业。

由于八国联军的疯狂掠夺,天津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批的银钱都被抢走,所以当时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缺少货币;而北洋机器局造币厂也毁于战火。袁世凯当即委派周学熙为北洋银元局总办,要他尽快建成造币厂,铸出铜元。周学熙四处勘查,利用一座寺庙的废墟,修建厂房,招募工匠,改造机器,亲自设计铜元的式样,仅仅用了73天,就建成了造币厂,铸出铜元150万枚。这一方面满足了市场流通的需要,一方面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周学熙就利用这笔钱发展工商实业。袁世凯十分高兴,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将北洋一切工商业都交给周学熙主持,使周学熙能够充分施展他的才能。

1903年春天,周学熙专程到日本考察,在40多天里,马不停蹄,考察了几十个不同的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工矿企业、商业、金融财政部门,以及几十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这使他眼界大开,同时也使他认识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短短几十年间,能一跃而为世界强国;我们中国只要坚持变法维新,也就一定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回国以后,周学熙就积极倡议,成立了直隶工艺总局,并毛遂自荐,担任了总办。他从日本的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又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资本,二是人才,三是机器设备,而后两个条件都要以第一个条件为基础。所以,他从上任开始,就有计划地筹集资金"兴工办学"。从1903年到1908年的5年里,他先后筹集了几百万两白银扶持官营和商办的企业。同时,又创办了高等工业学堂,分设化学、机器、绘图等六科,培养技术人才,并要求所有学员都学习外语。此外,他还用"请进来"的办法,招募英国和日本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专家,以重金收买他们的技术和知识;用"派出去"的办法,选择优秀学员派往日本留学。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北洋实业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