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有人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闹市区开设了一家小书店。这家书店夹杂在周围高大豪华的商厦之中,毫不起眼,不仅店面狭小,书存量少。开办时.每天仅能出售几十册书,但它却有着一个奇特的店名,叫“书籍之家”。
马德里是西班牙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书店的所在地可谓是中心的中心。这个地方名流荟萃。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家书店的老板觉得如能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将会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的效益。
一天,书籍之家门口贴出一张告示:特约著名作家某某举行报告会又一天。书店门口又张榜告知读者:今天由畅销书作者某某进行签名售书活动。
接着又是茶话会、座谈会,一个接着一个活动连续不断,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学士和藏书家来到书籍之家。
庙门虽小,菩萨不少,神通更大。读者纷纷慕名而来,兴趣盎然地参加书店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办得生动精采,使参加者获益匪浅。他们来时本不想买书,但在参加活动之后,增加了对书的兴趣,不免“顺手牵羊”地购买了一摞摞的书籍。需要的当然要买,暂不需要的,也买了回去充实书架。增加藏书、或是作为高雅的礼品馈赠亲友,这样一来,书店的销售量大为增加,“书籍之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书店老板又花样翻新地搞起了抽签售书,中彩者可以得到书籍、唱片等奖品,既然有这种彩头可得,购书者当然乐意前往。于是,书店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甚至每天在开门前,顾客已在排队等候。
经营者又不失时机地通过新闻媒介和广告,对“书籍之家”的各种生气勃勃的活动进行宣传,介绍读者在报告会、读书会、座谈会和有奖购书活动中获得的实惠,更显著的是人们奔走相告的口头宣传效果,使这个书店地处闹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一提到买书,就会想到“书籍之家”。
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书籍之家”已成为目前欧洲的四大书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