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年多,当年那个种李树的人又经过这里,听说了“神树”的事,又见到大家争相祭拜它的盛况,就到树边去看个究竟。这一看不要紧,他不禁哑然失笑:“这棵树是我一年前种下的呀,有什么神奇的呢?”
种树人一语中的,“神树”不神,不过是大家捧出来的罢了。那个害眼病的人病好了只是偶然的,或者根本就只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帮他医好了病,哪里又是李树保佑的呢?我们遇到非同一般的现象,不要盲从轻信,要以冷静的头脑仔细分析推测,做出科学的解释。
书呆子赶鸡
有个书呆子一天到晚只会呆在家里看书,什么事也不会干,整天依赖妻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这天黄昏,妻子在地里干完活回家,只见自家的鸡子还没有归窝。她自己要忙着做饭,没工夫去张罗赶鸡,就对丈夫说:“我做饭,你去帮我把鸡都赶进窝去。”
丈夫答应了。他放下书本跑到外面,去将自家的鸡赶回家。
书呆子看到自家那几只鸡,连忙上去一阵使劲猛赶,结果那几只鸡吓得惊慌失措,乱飞乱窜;书呆子只好停下来朝鸡扬起手慢慢示意,于是那鸡又停在那里东瞧西望。等那几只鸡刚刚安定下来,要向北面走去,书呆子赶忙上前将鸡拦住,鸡吓得一掉头又朝南边跑去,书呆子急了,又赶到鸡前将鸡拦住,鸡又重新掉头朝北跑去。就这样,他靠近鸡时,鸡吓得到处扑腾,他远离鸡时,鸡又停住不走。折腾到天都黑下来了,还有3只鸡依然没赶回窝。
妻子做好了饭,还不见丈夫赶鸡回家。她出屋一看,书呆子站在那里正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额上还淌着汗。妻子很是生气,教他说:“应该这样赶鸡:在鸡安闲的时候慢慢靠近它;如果它惊恐不安,你就扔点食物去引诱它。不能像你这样简单粗暴地乱赶一气,要慢慢引诱着赶。你尽量把鸡赶到熟悉的路上,让它慢慢安定下来,它自然而然就会直奔回窝了。这才是最好的赶鸡方法。”
书呆子恍然有所悟,说:“想不到赶鸡也有学问,怎么书本上就见不到呢?”
这个书呆子只会读死书,书本以外的东西一无所知。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方法和规律,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只凭想像蛮干,那就难以把事情做好。赶鸡也是一样的道理。
戴瓮帽的傻子
梁朝时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痴傻。有一天,父亲把儿子叫来说:
“你给我到集市上去买一顶帽子回来。我听别人说,帽子是套在头上的,要能装得下脑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样的帽子才能买。”
儿子按父亲的吩咐到集市上买帽子,他到处找,找到一个别人说是卖帽子的地方。掌柜拿出一顶黑色的绸帽给他,那帽子是叠着的没有打开,这个傻儿子看了半天也没找到能套下脑袋的地方,他放下绸帽就走了。接着,他又走了好多店铺,找了一整天也没见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一个卖瓮的小店,里面摆放着一个个大口的瓮子,瓮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脑袋。他想,这大概就是帽子了,于是他把瓮买回了家。
他的父亲也以为这就是帽子,将瓮拿起来往头上一戴,便连脸和脖子都套进去了,结果什么也看不见。这个傻父亲每次戴着“瓮帽”外出,鼻子在里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气都很难出,憋得心里慌。然而,他以为帽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他还是常常忍痛戴着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疮,脖颈处也被磨得长了厚厚的茧。到这种地步,他还是不愿意把这“帽子”摘下来。只不过,从此以后,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难忍,于是只好戴着帽子坐在家里,而不敢出外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