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7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45 / 130|后一章

冯保点点头,答道:“句句都是事实,嘉靖十四年毁大内大善佛寺,焚烧佛骨时,奴才已经入宫六年了,这些事都亲眼得见。”



李太后盯着冯保,顿时脸色冷若冰霜。冯保不免心里发怵,坐在那里双手按住膝头,两眼傻傻地瞄着一如手上捻着的佛珠,后悔自己答话太快。其实,李太后的脸色并不是做给他看的,她是沉入了伤怀往事:论辈分,嘉靖皇帝是她的公公。可是,自她进了裕王府,甚至替这个老皇帝生下了皇孙,公公眼中也没有她这个儿媳。他听信方士的妖言,说什么“二龙不相见,见之则损陛下阳寿”,因此生前从不立太子,裕王后来实际上成了嘉靖皇帝的独子。有的大臣帮裕王讲话,上疏请立太子。这一来惹恼了嘉靖皇帝,把上疏大臣廷杖削籍,并颁旨外廷,今后有敢言立太子者,斩无赦。不立太子也罢,他死前整整八年,从未召裕王见上一面,更不用说她这个儿媳了。故事:太子得子,须得老皇帝赐名。可是皇孙长到三岁尚无名字。裕王多次上疏请赐,均没有下文。直到驾崩,世庙终究没有给皇孙取出名字……

每每想起这些往事,李太后心口就隐隐作痛。平心而论,她对嘉靖老皇帝没有敬爱而只有憎恨。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要让皇室和谐,母仪天下,她只能把这种恨深埋心中。但深藏不露并不等于冰消瓦解,这股子睚眦之恨,始终还在心中作祟。她一直找不到泄愤的途径,因此静夜无人时,她常常会无端地怒满胸臆。今天,一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发泄对嘉靖皇帝谤佛毁佛的不满。她的心底深处,那一点真情顿时间爆发膨胀……但即使心如沸鼎五脏若焚,她仍不忘克制与掩饰。沉吟有时,她便借品饮茶水之机压下心火,并掏出黄绫绣帕轻轻地拭了拭双颊,然后威严自重地喊了一声:

“冯公公。”

“奴才在。”冯保赶紧起身。

李太后用力放下茶杯,正色问道:“诽谤先帝,按大明律,该当何罪?”

“这……”

冯保看看李太后,又看看一如,不知如何作答。一如吐尽心中块垒,已是如释重负。太后这种反应,早在他预料之中,便坦然答道:

“讪谤先帝,可处大辟之极刑,但老衲方才所言嘉靖皇帝所作所为,没有一句是讪话,更没有一句是谤言。”

李太后冷冷一笑,斥道:“和尚妄言,咱且问你,朝中皇帝与西天如来,哪一个为大?”一如一愣,他没想到李太后会问出这么个刁钻问题,好在他慧根通透法养深厚,立即不加思索答道:“这个不好比拟,一个是人王,一个是法王。人法对垒,必然天道阻滞,灾害频仍。人法和谐,则天地晓畅,万物昭苏。人可欺法但法不欺人,人若违法则必遭报应。”

“唔,这话听起来倒有几分道理。”

“就是没有道理,太后今天也不能处置老衲。”

“这是为何?”

“因为老衲有言在先,请得太后懿旨,恕言者无罪。”

李太后本来就是做戏,见一如如是说,便浅浅一笑,说:“老和尚不愧是得道之人,心机甚深。”

“太后若肯虚怀纳谏,老衲还有一言忠告。”

“讲。”

“如今宫廷内外传言,太后是观音再世,这并非妄言,天降大任于太后,望能匡正世庙遗毒,广结佛缘,让我大明之皇天厚土,重凝大乘气象。”

“如何广结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