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兄,你是不是想做第二个马森?赢得那些清流派的一片喝彩?”
张守直好像被人踹了一个窝心脚,脸腾地一下红了,急忙辩解道:“元辅,你不要把在下的意思理解错了,我俩交情二十多年,难道你还没看清楚在下的为人?我是那种贪图虚名的人么?如果我想当第二个马森,今晚上就不会来你的府上,我只会明天一早,到会极门外去递辞呈的折子。”
“那你提马森做甚?”高拱逼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守直喟然一叹,吞了一口口水,接着说道:“给李贵妃拨二十万两银子,如果说不出一个正当的名目来,叫天下士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下午雒遵也是问名目的事,现在你还是问这个,难道雒遵没告诉你?”见张守直垂头不语,高拱又接着说,“历来新皇上登基,都有一笔开销,为后宫嫔妃定制头面首饰,这是朝廷大法,为官之人,谁不懂这个规矩?”
“正因为士人都懂这个规矩,所以我才担心,不要让人看出蹊跷来。”
张守直平素是有名的和事佬,遇事极少与人争执,可是今晚上好像成心要和高拱过不去,因此高拱感到别扭。放在别人,他的炮仗脾气早就发作了,但因顾忌张守直是多年朋友,且也是年过六旬的人,故一味隐忍,接着张守直的话,高拱又冷冷地问了一句:
“养正兄,你这话是何意思?”
张守直体肥怕热,碰巧这几天气温骤升,客厅的雕花窗扇虽都已打开,却没有一丝风吹进来,害得他一直不停地摇着撒扇,脑门子上依然热汗涔涔。这会儿他一边擦汗,一边忧郁地回答:
“元辅,你可别忘记了,今天登基的皇上,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哪有后宫嫔妃?”
高拱心中一格登,忖道:这倒是个疏忽。武宗皇帝登基时十五岁,也尚未婚娶,故免了头面首饰这一项开销。当今皇上比他更小,若不找个合适的理由,就会给人留下话柄。他抬起右手慢慢摩挲着额头,陷入沉思……
“元辅。”张守直又轻轻喊一声。
“唔?”高拱抬了抬眼皮。
张守直压低声音说道:“不才虽然愚钝,但还是理解你的苦衷。你是想通过这二十万两银子的头面钱,去争取李贵妃的支持。”
“哦?”高拱勉强一笑,“你是这样看的?”
“只要这件事一成现实,京城各大衙门里头,都会这样认为。如今皇上只有十岁冲龄,今年春上才开讲筵,哪懂什么治国韬略,真正当家的,是皇上的生母李贵妃。在下早就听说,这位李贵妃,是个极有主见的人。”
“她是很有主见,今儿皇上下的那道中旨,想必雒遵也都告诉你了。”
“讲了,冯保出掌司礼监,又兼着东厂,权势熏天啊,他的后台正是李贵妃。元辅要争取她,原也是为了社稷苍生,朝廷纲纪。”
“养正兄能看到这一点,也不枉是我的知友,”高拱蹙起眉棱骨,叹一口气说,“你已看得清楚,我高拱向你讨要二十万两银子给李贵妃,并不存半点私心!至于你刚才说到,新皇上还是个娃娃,没有后宫眷属,这是事实。但却忽略了一点,当今皇上是个孝子,先帝的嫔妃个个都在,为她们定做头面首饰,是先帝生前的未了之愿。当今皇上定做头面首饰赏赐后宫,也是登基仪注题中应有之义。”
张守直收起撒扇一捣手心,说道:“洪武皇帝创建大明基业,讲求的就是孝治天下。当今皇上定制头面首饰赏赐后宫,乃是出于孝道,唔,这道理讲得过去。只是……”
高拱指望张守直说下去,张守直却打住话头,再也不吭声。高拱只得问道:“只是什么?”
张守直两手一摊,哭丧着脸说:“元辅,户部的家底你知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又哭穷,”高拱拉长了脸,说道,“一国财政都在你养正兄的掌握之中,就是扫箱子角儿,这区区二十万两银子。也还是扫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