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山和鄂南的情况,虽然很困难,但我们从幽居向北,是军委的指示,应该无条件地执行。向南是违背军委意图的。老郭在吃饭前就同我谈过他的看法,我今天也认真地考虑了大半天,认为只能向北,到鄂南苏区,靠近那里的党和群众,困难才能克服。”说着又把云帚一晃,大声咳嗽起来。他去年害过气管炎,后来好了,但到九宫山后,朔风料峭,室内温度低,气管炎又犯了。一连咳了十几声,加以他对行动的意见与郭相左,精神紧张,连脸也红了。咳嗽停了,又断断续续说:“困难必须克服,因为我们是布尔什维克呀……”
黎苏压缩他平常那种直率的声音,吸了口大气,显然是经过思考才说出话来。他对军事形势作了分析,说越向北去战略上越会被动。他看到杜崇惠和郭楚松意见不一致,而且自己也是站在郭楚松方面的,便请杜崇惠再考虑一下。杜崇惠把云帚一挥,脸更红了,有点激动地说:
“难道上级指示我们向北是错了?”
黄晔春为说明自己的见解,也为缓和会议中的紧张气氛,从容地说:
“当然不能说是上级错了,只是我们北进的时候,以为鄂南苏区还是和过去差不多,利于我们休整并依托来进行战略机动。但到这里以后,这里的情况不象以前了解的那样,并不利于休整和战略机动,而且越向北就会越困难。”
朱彪把驳壳带一松,说:
“我们队伍只要能吃饱睡好,怎样打也行。分散行动,吃饭可能会好些,但很难集中打仗。即便分散行动,由于鄂南苏区被分割为好多小块,粮食也难解决。”
“老朱说得对,”罗铁生又以幽默的口气补充一句,“鄂南有一个好处,就是湖很多,有鱼吃。”
“不错,”黎苏说,“鱼是有的,可以解解口,但是能当饭吃?”
“当然不能当饭吃。”朱彪抢着说,“吃鱼也要有油盐,如果缺油盐,我还愿吃笋干和薯丝饭。”
“鱼是腥的,有油盐也不能光吃鱼。”
“鄂南虽然湖多,”郭楚松没有离开军事现实,“我们三千多人一天吃两千斤,哪来这么多的鱼。”
大家都沉默了,谁也在作“言归正传”的思维。
黄晔春抽起烟来。不一会,他打破了沉默,说,“时间不早了,要快点决定才好。”郭楚松脱下帽子用力在腿上一放,好似帽子很重似的,在那气温只有三两度的房子里,头上还冒热气。他不再讲道理,只肯定地说:
“缺粮是部队眼前的大困难,继续向北会造成未来战略上的大不利……”
几个人都在点头,黄晔春这时想快点作出决定,他把郭楚松的意见概括地重复说:
“从眼前来说,肚子吃不饱,所谓‘军无粮食则亡’;从长远来说,继续向北,会陷入敌人更大的战略包围。因此,必须很快回头。”
朱彪接着说,要快点决定。
杜崇惠半低着头,把云帚轻轻搁在枕上,两手捧着肚子,以无可奈何的口气压低声音说:
“大家都主张向南,就这样吧……”
“好!好!”几个人都高兴地说。
郭楚松心情安定了,他没有激动。因为杜崇惠是政治委员,根据当时红军政治工作条例,政治委员对军队重大问题有最后决定权。他们相处一年……是战斗中的一年,工作和个人关系是好的。但制度究竟是制度,在这有决定意义的争论中,杜崇惠没有使用否决权,觉得是他对同志宽厚之处。如果他来个摊牌,虽然有理由同他争论,而且也可能最后会说服他,但不知会磨多少唇舌,也可能影响行动,“时不我待”啊!杜崇惠的态度使他愉快。郭楚松用感激的目光看了杜崇惠一眼,发现杜崇惠似乎还有心事。不一会儿,杜崇惠果然激动地说:“大家都主张南进,我有什幺说的,但我作为党员,要保留意见。”
小屋子又沉默了,还是黄晔春出来说:“这是党员的权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