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龙赶快行礼,恭敬地回答:“职将等在半路上遇到了摄政王,呈上伯爷书信,由范文程大人读给他听。洪大人也在旁边……”
“摄政王怎么说?”
“摄政王面谕职将立刻回山海关,向王爷禀报……”
“向什么人禀报?”
“向王爷——就是向你禀报。他认为你已经是大清朝敕封的平西王了,不再是明朝的平西伯。”
“啊!……你说下去!他要你回关来禀报什么?”
“他面谕职将,他统率的南下大军,过宁远时不停留,日夜兼程,准定在二十一日,就是明日上午到达欢喜岭;他自己中午可到,临时驻节威远堡。后日一战,杀败贼兵,乘胜穷追,占领北京,进一步平定中原。”
“还有别的话么?”
“范大人暗中对职将吩咐,摄政王军令森严,明日上午满、蒙、汉大军的先头部队约有五六万人,一定会到达欢喜岭,暂不进关。摄政王的帐殿将设在威远堡。请王爷在收兵以后,一定要赶快率领山海城中官绅到威远堡叩谒摄政王,一则敬表欢迎之意,二则恭听摄政王面谕后日的作战方略。”
“大清兵暂不进关?”吴三桂赶快问道,不觉惊喜。
郭云龙说:“是的,听范大人漏出口风,清兵暂驻欢喜岭一带休息,并不进城。后日大清兵在西郊战场上突然出现,会使流贼骤不及防,一战溃不成军。”
佘一元听到清兵暂不进城的话,面露喜色,不觉在心中说道:
“谢天谢地!”
吴三桂见郭云龙与孙文焕十分疲惫,说道:“你们快回去休息吧。明日与流贼作战,你们不必出战。赶快休息去吧!”
郭云龙与孙文焕转身退出以后,吴三桂正要同佘一元谈话,忽然又听见一阵马蹄声到辕门外停下。吴三桂想着必是西罗城外发生了意外情况,某一位将领前来禀报。然而较门外在片刻间寂无人声,只有马蹄在青石板铺的地上不安定地踏响。吴三桂注视院中,心中问道:
“莫非是流贼打算在夜间攻城?”
少顷,一个将官戎装整齐,不需门官带引,大踏步走进二门。吴三桂一看,大声问道:
“是子玉么?”
杨珅快步进来,向吴三桂抱拳行礼,恭敬地说道:
“伯爷大人,西罗城外有紧急情况,职将特来禀报!”
“你遇见郭云龙了么?”
“职将在辕门外遇见了郭、孙二人,知道大清兵星夜赶来,明日中午前后可以来到。李自成如今坐在鼓中,真是作恶多端,天意该亡!”
“西罗城外有何紧急情况?”
“回伯爷,刚才有二三百贼营骑兵,来到石河滩上,向西罗城守将喊话……”
“喊叫什么?”
“是陕西口音,十分洪亮。他们喊叫说,明朝的东宫太子坐在石河西岸,召平西伯吴将军前去一见,他有重要面谕,可避免两军屠杀。”
“你们怎么回答?”
“我们众将商量一阵,有人说可以派出四百骑兵,冲到西岸将东宫夺回。有人说怕中了李自成和宋矮子的诡计。大家商量一阵,不敢决定,推职将回行辕请示。”
吴三桂的心中一动,问道:“倘若去四百骑兵,救不回东宫,李自成用大军将我兵包围,岂不要吃大亏,弄巧反成拙?”
杨珅说:“我军派出这四百骑兵,只声称是护送平西伯去面谒东宫。走到近处,分两路突然奔去,势如闪电,将太子夺回,不要恋战,立即返回。另有三百步兵,身穿白衣,埋伏河滩中间。敌兵倘若追来,一跃而起,火器与弓弩齐发,片刻间太子就到西罗城了。”
吴三桂听了以后,沉默不语。作为武将,他认为这一计虽说未必成功,但不妨一试。河滩中有伏兵接应,穿白衣服可以同月色混在一起,使敌营的追兵到了附近才能发觉,到那时已经在炮火和弓弩中死伤一片,而太子已经到了西罗城中。他毕竟为明朝守边大将,所以很愿意救出太子。但是一想到多尔衮率领的满洲大军正在向山海关赶来,不禁出了一身冷汗,随即向杨珅命令:
“你速去西罗城,命火器营向河滩放几炮,将乱呼叫的小股贼兵赶走!”
“伯爷,有东宫口谕……”
“速去,不要中计!”
杨珅恍然醒悟,二话没说,匆匆退出,在辕门外同亲兵们上了战马,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