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4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439 / 546|后一章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

【译文】

寒夜孤灯没有火焰,破旧皮衣没有温暖,全都是操纵玩弄时光情景;身体犹如枯槁树木,心灵宛似死寂灰烬,难免会坠落陷入冥顽虚空。

【注解】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髮。”

敝裘:破旧的皮衣。唐岑参《闻宇文判官西使还》诗:“白髮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播弄:操纵,摆布。见二二九【注解】

光景:光阴,时光。见○六一【注解】。情况,景况。《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从前挨着,只望病好,而今看这光景,病是不得好了。”

槁木:枯木。见一二七【注解】

死灰:火灭后的冷灰,形容消沉、失望的心情。《庄子知北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心似死灰,即“心若死灰”,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语本《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死灰槁木:冷了的灰烬,枯槁的树木。比喻毫无生气或意志消沉,对世事无动于衷。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不免: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免不了。唐张鷟《游仙窟》:“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难免,无法幸免。元刘祁《归潜志》卷五:“正夫知不免,先使其妻赴黄河,已从之死。”

顽空:佛教语,指一种无知无觉的、无思无为的虚无境界。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盖顽空,则顽然无知之空,木石是也。” 明李贽《观音问答自信》:“若无山河大地,则清浄本原为顽空无用之物,为继灭空不能生化之物,非万物之母矣,可值半文钱乎?”冥顽,指无意识,无知无识。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盖木有生性,较飞潜之物,特未脱根於地耳,不如金石之冥顽也。”空虚。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

【评语】

孤灯在寒天的气候摇摇欲灭,一件破衣穿在身上无一点温暖可言,如果人被这种情景所撼动,无论你多么淡泊和质朴,这样的人生也是凄凉乏味的。其次,人如果没有一点生气,形体和枯死的树一样,心中毫无温暖,如同冰冷的死灰,就是佛家所说的“堕入顽空”的境界。佛家是以“远离我执,断除物欲”使人归之于空寂,这是为了要解脱执和欲两件事。佛家是以排除我执和断绝物欲使人归于空虚为宗旨,至于二乘声闻的学者,他们认为人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结合而成。心是在身体中,因此身心是相辅而成,所以只要实体一空,此身此心也就都空了。于是他们修到“无我观”的境地,开启了空寂悟性,他们认为达到这种境界就算满足了,其实这正是落入顽空的境界。佛家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空并非是指任何东西都没有的顽空。例如二乘声闻学者们那种死灰枯木般毫无生气的现象,虽然断绝了我执和物欲,实际上只是不自我作恶罢了,如果不进一步济世渡人就毫无善果可言,如此活着也就等于死亡一无可取之处。用这段话来谈人生也有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身如槁木,心似死灰,如寒灯无焰,似敝裘无温,于外界无知无觉,于内心空虚至极,与活死人何异?以此待人,只是别人为他服务,他却无益于别人,这种极端的安寂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