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译文】
宁静中心念思虑澄浄清澈,显见性心的真实本体;安闲中气质形象从容自若,认识性心的真正玄机;淡泊中意味情趣冲和平易,得到性心的真实意味。观察心性,证悟道义,没有比这三种方式更好的了。
【注解】
念虑:思虑。见○二二【注解】。此处直解为心念,思虑,意为心绪。
澄澈:水清见底。见○三五【注解】
见心:见〈动〉本义看见,看到。《说文》:“见,视也。”观察,知道,了解。《韩非子主道》:“道在不可见。”显见,呈现,显露。宋苏轼。《胜相院经藏记》:“生出诸相,变化无穷。不假言语,自然显见。”心,〈名〉本义心脏。《说文》:“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内心。《诗小雅杕杜》:“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真体:真实的本体。见○○四【注解】
识心:知道心意。晋陆机。《赠冯文罴[pí]迁斥丘令》诗:“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佛教语。谓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坛经惠能童子问答惠能作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真机:玄妙之理,秘要。唐杨巨源。《送淡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诗:“野烟秋火苍茫远,禪境真机去住閒。”真正的动机、目的。明唐顺之《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
意趣:意味,情趣。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若乃升於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於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冲夷:冲和平易。《宋书良吏传陆徽》:“(朱万嗣)理业冲夷,秉操纯白。”冲和,淡泊平和;语本《老子》:“冲气以为和。”后以“冲和”指真气﹑元气。平易,性情温和宁静,谦逊和蔼。《庄子刻意》:“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
真味:见一八○【注解】。真实的意旨或意味。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读《骚》之久,方识真味。”
观心证道:观心,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证道,犹悟道。宋陈善《扪虱新话汉儒误读〈论语〉》:“予旧曾为中庸之説,谓《中庸》者,吾儒证道之书也。”
【评语】
诸葛亮用“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句话来作为他的座右铬,借以磨练他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宏辽阔的气度。从古至今,许多有志之士修身养性同样尊奉这两句名言。这里包含的方式,和本篇讲的悟道是相通的,即在宁静、闲适、淡泊中来悟出本性。一个人的心静如止水,就不会有一点邪念袭来,因为这时的心有如一尘不染的明镜,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然之性,也就是能反映出作者所说的“真体”和“真机”;当一个人内心非常安闲时,就能出现从容不迫的神态。这时考虑任何事情,就容易发现整理的奥妙,也就是最能找出作者所说内心的真机;当一个人的心处于淡泊状态,他的情趣就会悠悠自得,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蔽他内心的真趣。而我们关心悟道的方法,也就在于“静中念虑”,“闲中从容”,“淡中心平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