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4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202 / 546|后一章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彩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译文】

粪士里的虫极其污秽,蜕变成蝉而在秋天的凉风中吸饮露水;腐败的野草毫无光华,化育成萤而在夏天的月夜里闪耀光彩。因此知道洁净常常是从污秽中得到,光明常常在黑暗中产生。

【注解】

粪虫:粪指粪土或尘土,粪虫是尘芥(尘土和草芥,比喻轻微不足道。亦指被废弃之物,指垃圾堆。)中所生的蛆虫,此处指的是螬(即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白色,圆柱状,向腹面弯曲。居粪土中,吃农作物的根和茎。俗称地蚕、土蚕、核桃虫),而蝉就是从蛴螬蜕化而成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

至秽:至,〈副〉大。《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极,最。《荀子正论》:“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秽;〈形〉杂乱。柳宗元《永州八记》:“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肮脏,污浊。《玉篇》:“秽,不净也。”凡是脏臭的东西都叫秽。至秽,即极其肮脏。

蝉:又名知了,幼虫在土中吸树根汁,蜕变成虫后而登树,再蜕皮成蝉。

饮露于秋风:蝉不吃普通的食物,只以喝露水为主,古以此为高洁这象征。据《淮南子附形训》篇:“蝉饮而不食。”又陆土龙《寒蝉化赋》说“蝉含气而饮露是清。”

化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是传统说法,据《礼论月令季夏》篇:“季夏三月,腐草为萤。”注:“萤,飞虫营火也。”又《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其实莹火虫是产卵在水边的草根,多半潜伏在土中,次年草蛹化为成虫,这就是萤火虫。

【评语】

生于粪土中的蝉的幼虫比任何东西来得污秽,但久之却能蜕化为蝉,飞停于树梢上,被秋天凉爽的风荡拂著,去吸饮那清净的露水而生活著。那枯朽而腐败的草,如同尘土一般的无光无色,但一旦孕育出萤火虫,在初夏之夜的空中飞翔,自由自在,一闪一烁放出灿烂美丽的光芒。由此便可知宇宙间存在的东西由大至小,由贵至贱,甚至粪虫与腐草一类的东西都各有其价值;也就是指天地间没有一件东西是没有用的,“暴殄天物”最要不得。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洁净的东西乃自污秽中生,光彩的物品从晦暗中出,我们由此思考一下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理。例如,粪尿是极秽的东西,但把它当作肥料施于田园时,就成为五谷或青菜等洁净有用供人的食品,这时候绝不再是污秽东西,而成为美味的食品了。但五谷或青菜通过我们的身体,又成为排泄的秽物了。如此看来。在清净与污秽中,简直没有区别,故洁净即污秽,污秽即洁净。事相如此,万物在循环变化,表面与里底亦不致相差太甚。推演下去,善、恶,明、暗,上、下,高、低,贵、贱,天国与地狱,神佛与邪魔,一切的一切,万物的差别本来是没有的,但是立场不同,看法就不一样了。这从一方看来为善;他方看来是恶;同样的,一方看来是恶,他方看来则善,两个即一个,一个是两个,本来无有差别。即使有差别,也不是事相,而是心境的变化罢了。但这样说,又会被无差别的观念所困,陷于“平等观”,这就又错一下。如说杀人及救人无差别的话,那么杀人岂不也好?绝没这种道理。这点倒是要认识清楚。因为我们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应时时刻刻记取以理智来辨别是非,认识真理,去恶行善。对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来讲,应具备这样一种认识:出身微浅不是有作为的决定条件,不能因此自艾自怨而自卑,而要想方设法去改变命运的安排。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如果是自然环境,需要自己能于克服困难,战胜环境的艰险;加果是生活环境,不能因此而同流合污而堕落。有的时候,先天的环境可能难以改变,但自我形象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变化。古语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可见一个人不必为了环境不好而苦恼,关键是要自强、自尊、自爱、自律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不但如此,有时往往物极必反,生活环境越好越使人容易腐化堕落。人性也跟物性相同,越是温暖或暑热的地方,东西越容易腐臭,寒冷的地方却能使东西保持常久新鲜。人在清苦的环境中,最容易激发斗志,古今中外很多伟人,都是从他们青少年时代的艰苦环境中奋斗成功的。由此观之,环境的清洁与污秽是相对的,清洁中未必没有腐物,污秽中未必不出有益的东西。所处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制约也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