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1),以杖荷莜(2)。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3),孰为夫子?」植(4)其杖而芸(5)。子路拱而立。止(6)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7)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8)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10)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第十八》)
【注释】
(1)丈人:老者,亦隐者。
(2)莜:音「钓」,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
(4)植:拄着,扶持。
(5)芸:通「耘」,除草。
(6)止:留也。
(7)食:音「四」,拿东西给人吃。
(8)行:谓丈人出行不在。
(9)大伦:人伦之大者,所指为「五伦」。
(10)行其义:出仕,行君臣之义。
【语译】
子路跟从孔子而落于其后,遇见一个老人,他用木杖担着一个竹器。子路上前问道:「你看见了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手足不劳动,五谷也不能分辨,谁是你的老师?」说完,插好木杖就去除草了。子路手拱起来,恭敬地站在旁边。后来老人留子路在家里过夜,并杀鸡煮饭来招待他,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和子路见面。次日,子路辞别了老人,赶上孔子,并告诉孔子昨天的事,孔子说:「这人是个隐者啊!」叫子路再回去看他,走到老人住处时,他已经出去了。子路便对他的家人说:「不出来为国家尽点力是不该的。你们既然明白长幼尊卑的礼节不能废去,君臣的大义,又如何能废弃呢?为了保持己身的高洁,反而淡忘了最大的人伦关系。君子出来做事,是践行君臣的大义。至于道的无法施行,这是早就知道的了!」
【研析】
本章反映了当时一些隐者和孔子各自的立场和如何处世的问题。尤以文末子路所作的总结为要。子路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而孔子并没有由于老农的出言不恭而心生不悦,立即择善而从,也不愧为谦学的夫子也。
【延伸思考】
1、面对别人的冷言冷语,我们该如何自处?
(例如:内省、不反唇相讥等等)
2、现在常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及「六畜不辨」来形容什么?
【阅读资料】
国家兴衰有定数 忠孝仁义逃灾劫
人类的战争、瘟疫和各种灾劫都有定数,但是就个人而言,如果积德行善,往往能逃脱灾劫。
唐朝天佑初年,有个叫李甲的常山人,因为遇到了灾荒年景,将全家搬到邢台西南的山谷中居住,每天打柴维持生活。有一次他夜间来到大明山下,正赶上暴风雨,便躲进神庙里面避雨。一直到半夜,雷雨才停止。李甲只好睡在庙里的松柏树下。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听到有官员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吆喝声,由远而近。随即又看见旌旗招展,听到车马行进的声音。来的人中有的身披武将的盔甲,有的拿着长矛,有的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鞋子,还有的穿著官服,拿着象简(象牙制成的手板),他们互相谦让着登上台阶,按顺序坐在堂上,大约有十多个人。坐下之后,摆上酒宴,笑谈畅饮。坐在东面的第一个人是大明山神,他身材高大魁梧,气宇轩昂。坐在西面的第一个人是黄泽水神,他瘦小干枯,但说话的声音却清晰宏亮,他旁边坐的是漳河河伯,其余的就不知道是谁了。
他们谈论探讨着阴间和人世的事。其中的一个说:「我在天宫接受玉皇大帝的任命,管理太行山一侧到清河和漳河岸边方圆数百里的广大地区,虽然受命主持一切,但不敢懒惰懈怠,贪图安乐;不敢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不敢倚仗地位,欺压下属和百姓,兢兢业业,认真治理这一方土地上的一切,以便报答天帝。所以年年有丰收的喜报,百姓安居乐业,没有瘟疫流行,我所治理的这个地方,如今就达到了这个程度。」
另一人则说:「我治理的地方人烟稀少,区域辽阔,西靠大山,东临大海,湖泊连着沼泽,有千里之遥。我秉承上帝的旨意,管理这广大的区域和民众,打雷下雨由我作主,刮风掀浪由我指挥,人是不能干涉我的行动的。但我若不是奉了上天的命令,也不敢做任何事情。不是季节应该变化的时候,我不敢违反常规随便安排,尽职尽责地治理守护这一方土地,致使这里的草木茂盛,鱼鳖繁衍,水土滋润,芦苇薄草生长得郁郁葱葱。更加幸运的是上天派来巡视检查的官员,也没有随意干涉和胡乱指挥的现象。」
又一人说:「崇山峻岭,沟壑纵横,高低不平,有各种飞禽走兽生长出没,不让他们伤害百姓是我的职责,不用我来一一陈述和表白,来应付上天的审查。」大家都点头称是。
这时大明山神忽然举目扬眉,唉声叹气地对众人说:「大家镇守一方,管理万物,或是在湖泊,或是在陆地,各有所长,然而天地运行的法则所决定,人类生灵的厄运即得来临,到时候盗贼兴起作乱,灾难降临。虽然大家善于治理,但也无可奈何。」大家一齐问他:「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呢?」大明山神说:「我昨天上天去朝拜玉皇大帝,偷偷听到了众位上仙在议论将来的事情。他们说以后三十年里,战乱不断,死伤人民六十余万人。到时候,如果不是仁义行善、忠孝两全的至诚君子,都不能幸免。再加上西北方向的华胥和遮毗两国家,乘机侵犯中原领土。难道老百姓就无法保护,就应该遭受屠杀吗?」大家听了,都皱着眉头,互相看着说:「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大家吃喝完了,天已拂晓,便各自登车而去。大明山神也不知道上哪里去了。等到天亮以后,李甲精神恍惚,好像是在做梦,回到家里以后,他将遇到的事情详细记录下来,并告诉了邻居中有知识、有威望的人。从这以后三十多年,庄皇与梁朝各自守在黄河岸边,找机会攻击对方,等到后晋和宋韩,西边的蕃邦国家侵犯中原,刀兵四起,战乱不断,被战争杀害的老百姓不止六十万人。
(出自《太平广记》)
七、【课后作业】
为何说忠孝仁义之人能逃过灾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