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宫适(1)问于孔子曰:“羿(2)善射,奡(3)荡舟(4),俱不得其死(5)然。禹[yǔ]稷(6)躬稼(7)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释】
(1)南宫适:适,古音同“括”。字子容,即南容。
(2)羿:音“意”,相传为古代善射之人,夏朝有穷国国君,曾夺夏太康王位,后为其臣寒浞所杀。
(3)奡:音“奥”,夏朝寒浞之子。力气大,能陆地行舟,后为夏少康所杀。
(4)荡舟:即“荡舟”,划船。本文指旱地荡舟,即陆地行舟,也就是把小船放在旱地上,拿船浆划着走。
(5)不得其死:不得善终;无法以到寿死去。
(6)禹稷:禹,夏代开国之君,相传因治水有功,得舜[shùn]让位,注重发展农业,亦称“大禹”、“夏禹”。稷,即后稷,周朝的先祖,相传姜原因践天帝迹而怀后稷,本欲弃之,故取名为弃,及长,帝尧[yáo]举为农师,有功,遂封于邰,号为后稷,别姓姬氏,能教民种植百谷,故后世称为“稷神”。
(7)躬稼:亲自治理农事。
【语译】
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力气大,能陆地行舟,都不得善终。禹和稷都亲自治理农事,却得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等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是崇尚道德啊!”
【研析】
才能和道德的关系,是道德为根本,才能为道德所用才是善用,反之为误用,福祸就在其中。人们不重道德而重才能,是因为才能的功效利害显而易见,盲目追逐才能或凭着天赋异禀而不修仁义,就算一时巧取豪夺得到,也是命中没有,无福消受。如果武力、技能可以使人为所欲为,拥有全天下,那就不用讲心性道德了,人可能将退化到和野兽、计算机、机器没什么差别了。武力能征战天下,却不足以治理天下,这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乱世和暴政仍时而有之,为什么呢?是不是治理天下也是不容易的,主要是人们还不够重视务本和道德,上位者不重视务本和道德,人民容易暴乱,因此教化和给人民树立正确的导向也是很重要的。
【延伸思考】
1、小孩从小就会观察模仿大人的言行,所谓“有样学样”,为人父母应该理智地面对小孩,但父母有时还是容易生气、发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教育小孩和给小孩树立正确的导向才能少生气?
2、武力、农桑和道德,分别可以使人民有防卫、有食物和有诚信,最根本的是道德,其次是农桑,再其次是武力。居上位者,最重要的是要有道德,其次是要重农桑,兼具这二者,往往能出现太平盛世,反之,居上位者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出现治世的几乎没有。想想看:古代有哪些贤君都是这样的?
【历史故事】
西楚霸王
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一个姓周的书生说过:“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有两个瞳孔,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人吗?要不他怎么突然就能兴盛起来呢?当时秦朝对国家失去了控制,陈涉首先发难,天下的豪杰蜂拥而起,大家争先恐后,想夺取天下的人不可胜数。可是项羽没有一尺一寸的封地,从田地里起家,三年时间率领五路人马消灭了秦朝,于是项羽分封天下,发号施令,号称“西楚霸王”,虽然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的地位,但几百年里有谁能像他一样呢?到了项羽放弃关中,回到楚地,放逐了楚怀王而自立为王,抱怨大家背叛自己时,已经大难临头了。项羽以武功自傲,逞匹夫之勇、不学习古代的君王,梦想着霸王之业,以为用武力就可以经营天下,结果五年就身败国灭。项羽死时还不觉悟,不肯找自己的原因,说:“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仗打得不好啊”,这不是很荒唐吗?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