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114 / 210|后一章

【原文】

子张问崇德(1)辨惑(2)。子曰:“主忠信(3),徙义(4),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5)”(《论语颜渊第十二》)

【注释】

(1)崇德:提高道德素养。

(2)辨惑:辨明迷惑、破除迷惑。提高道德素养可以辨明迷惑、破除迷惑。

(3)主忠信:忠诚、信守着主掌一切造化的道理。

(4)徙义:徙,迁移。向义迁移,按义去做。指归正自己不合道德的思想言行。

(5)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的最后两句。原意为:“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此诗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注:此二句虽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不是本文的焦点所在。)

【语译】

子张问如何提高道德素养、破除迷惑。孔子说:“忠诚、信守着主掌一切造化的道理,归正自己不合道德的思想言行,这就是提高道德素养。而爱起一个人来,就希望他活得好(不能没有他),哪一天不合自己的心意了,厌恶起他来了,又恨不得他死去,就这样一下子既要人家活,一下子又要人家死,就是迷惑。正如《诗经》中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研析】

情迷和理智好比黑夜和白天。明理的人看清所在境界一切的原理,当然会依理而行,不会让自己偏离所在境界的道理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很简单,不会有自己另一套标新立异的想法。情迷的人恰恰相反,对于所在境界的一切都可能产生执着、好恶之情,从中自己产生了二元对立的无理分别,生出种种复杂、怪异的想法,以至于走入极端、黑暗、矛盾中,偏离所在境界的道理,而掉到更低的境界中。因此情迷的人,对于许多道理总是大惑不解,就像是人在黑暗中看不清周遭环境中的一切。生出一些不必要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好恶等种种情。从情迷返回理智,是一个返本归真、升华心性的过程,唯有舍弃种种执着和欲望,忠诚、信守、学习正道,归正自己的思想言行,才能活得越来越明白,越来越轻松自在。

【延伸思考】

1、为何提高道德素养可以破除迷惑?当我们困在迷惑中时,应该在具体的问题中想解决的办法好呢?或者应该想着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比较好呢?

【参考】

迷惑是由于执着和欲望造成的,去掉执着和欲望就是在提高道德素养,就是在从迷惑、黑暗中跳脱出来,学习更高的道理,按照道理衡量、归正、要求自己达到更高的道德标准,就能去掉执着和欲望,就能破迷而变得理智,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境、问题。

2、情迷是失去理智的表现,还会带来痛苦、危难、毁灭。例如:当你很喜欢享乐的时候,你一定会很厌恶让你不能享乐的人,因为此时不能享乐已成为很痛苦的事,有多爱就有多恨,有多快乐就有多痛苦,人们往往贪图那个享乐和美好,却逃避或不愿去面对相应而来的痛苦和丑陋,只愿记忆快乐美好时光。

想想看:只承认快乐、美好,这是不是就已经偏离了真实情况?是不是令人迷惑了?逃避、害怕面对、不肯承认痛苦和丑陋,痛苦和丑陋的魔难就能躲开了吗?人尽管有无数的忧愁、烦恼、担心和思虑,但有用吗?一切都是按照道理决定着发生与不发生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依照真实、道理、应该的去想去做呢?为何要有那么多的妄念和这样那样的好恶之情呢?

【阅读资料】

小议《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巨著,近代更出现了‘红学”的研究热潮。有人说,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有人认为此书展现了一个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些都只是表面地理解了《红楼梦》。真正深入下去书中有深奥的修炼内涵。

《红楼梦》的第一回中,有一些字句几乎让人激动得想哭,诸如:“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是呀,人生犹如一场梦,因缘果报决定了生命的一步步辛酸的过程,而人们都在迷中执着追求着自己向往的生活,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生命真正的意味!

《红楼梦》的开头便是一股仙气逼来: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哽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那块石头便编写了自己流落之乡,所经历的闺阁琐事,名为《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的全文。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繁华的市井中出现一僧、一道,其实是两位来人间点悟世人的神仙,话说那一僧、一道为了了结“还泪”一案(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而绛珠草修成女体之后要还泪给神瑛侍者,因此引出了《红楼梦》中人物的因缘聚会,神瑛侍者下世投胎为贾宝玉,绛珠草投胎为林黛玉。)想要到人间度化几个能够修炼的凡人,做成一件功德。

滚滚红尘中,人们各自为生活奔波忙碌着,对他们所哼的歌儿只当是“疯话而已”。一天,他们碰到了一个叫做“甄士隐”的有缘人(有人将“甄士隐”解读为“真事隐”,真机不可明讲呀!),甄士隐只听到“好了”、“好了”──道士走到跟前时,士隐听得十分清楚,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就是著名的《好了歌》,书中的甄士隐听了此歌后,忽然恍然大悟,对道士说“走罢!”将道士肩上的褡裢抢了过来背着,头也不回,同疯道人飘然而去。

古往今来,人们都向往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丰衣足食、无忧无虑、荣华富贵,可是呢,人世间的得失是由因缘果报所决定的,因此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们执着地追求着人间所谓的幸福,可是生命却是短暂又无常,什么才是永恒的呢?有多少人能够放下执着呢?又有多少人能够觉悟呢?《红楼梦》其实是在劝导人们要看破红尘,从迷中警醒。世上的东西都是不定的,得到了名、利也只是一时的,人终究一死,钱财再多也带不走,亲情虽好终须别离!唯有修炼能够得到永恒、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