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中国文学关键词

1,谢惠连

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居会稽。其名取自《论语》。孔子曾经评价柳下惠、绍惠二人为“不降志,不辱身,古之逸民也。”谢父以二惠名之,对其操守寄望之深可见一斑。惠连幼年聪敏,有奇才,十岁能文。故深得族兄谢灵运赏知,谢灵运曾有“每与之对,辙得佳句”之语。二人并称“大小谢”,是为文坛佳话。梁简文帝称其文章为“谢惠连体”,曾作《效谢惠连体》,文采风华摇曳,婉转多姿。原有集,今已散佚,明人辑有《谢法曹集》。《雪赋》乃时人称颂之名篇。

2,主客问答

设主客问答,是汉赋家惯用的结构模式,汉赋中时有子虚、乌有、亡是公一类明显的虚构人物。而《雪赋》虽然沿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出场人物却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真实人物,“假司马邹枚立局”,属于貌似真实的深层虚构,全篇借前人立格,“以相如为正文,以邹枚为后劲”(《孙评文选》卷二),故有结构天然,行止自如之妙。

3,喻之二柄与多边

此概念由钱锺书首创,属于修辞学问题。“多边”,指对于同一事物的比喻可有多种喻象。“二柄”,则指同一事物可以包含正反相对的两种喻意。比如,孔子所叹“逝者如斯夫”,既可视为“光阴不再”的消沉,又可视为“时不我待”的积极。又如,“水”、“月”即可指“得道”,又可指“空枉”。本篇赋雪,亦存在二柄之喻:雪,一可指“得道”——儒家取其“高洁”,道家取其“融化”;二可指“污染”——随物赋形,同流合污。在谢惠连的《雪赋》以前,“雪”历来被视为“洁净”、“清白”的代名词,《雪赋》一出,指点正反两意,是为创新手笔。

问题分析

1,为什么说此赋扩大了赋体的描写领域,开创了赋体描写的新天地?

《雪赋》是写景名篇。虽然,在《诗经》、《楚辞》、汉赋中已经存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或段落,但,一方面关注自然,大力描写自然景物,另一方面又在自然中融入玄思玄感,这却是晋宋以来的文学风尚。谢惠连以赋的形式,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和雪景,又充分表达了有关人生与宇宙的玄思,这正是适应和助长了这个时代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把对自然风光与士人思想风景融为一赋,使之气象和格局都为之一新。

2,赋中《积雪之歌》和《白雪之歌》,在篇章结构和情绪表达上有何特殊的作用?

赋中有歌,始于楚辞《渔父》篇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ó]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而赋中一旦出现歌辞,则往往意味着文章情绪的内在转捩。前一首《积雪之歌》,乃是一首欣赏雪景的赞歌,而后一首《白雪之歌》,则转而嗟叹人生易逝,好景不长,可爱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这两首歌,不仅在篇章结构上,使第一自然段中的“召邹生,延枚叟”得到了一种呼应和落实,同时在文章的内在情绪上由温暖、舒适转换为伤逝和叹惋,因而显得错落有致,跌宕起伏。谢庄的《月赋》,也是用同样的方式转入收笔的。

3,篇末乱辞暗含着怎样的时代思考,又折射出当时知识分子怎样的时代心理?

篇末枚乘的乱辞实是对“雪格”的最佳哲理写照。白羽质清而白,白玉质坚而白,但它们是固定不变的,故不如白雪之白。何则?因为白雪贵在“因时兴灭”、“值物赋相,因地班形”,“洁”与“节”都非白雪自身所固有,都非恒常不变的。而以此映射天地万物,一切随自然的规律而变,遇净则净,遇污则污,无所用心亦无所营求,这其中,其实暗藏着纯一派超然物外的人格心态。

在《雪赋》之前,“雪”只有“清洁”一义,谢赋一出,“雪”则似乎叛迹为二:或成道,谨持儒家高洁的人格操守;或玷污,随物赋形,与世沉浮。作者甚至借枚乘之口道出了“白玉守贞,未若飞雪”的心态。这种心态,实际上可以看作元嘉之际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士大夫文人群体在人格取向上的一种心理认同危机:在儒学崩塌,道释上升的乱世,士人们究竟是坚守儒家,还是认同道释?是保持白玉般的之“节”和“洁”,还是像白雪那样“随物赋形”,“同流合污”?最终,儒道结合成为了士人们那如钟摆般飘摇矛盾的内心唯一可居的避风港。于是他们和他们重新认知的“雪”一样,成为了那个巨大的转型时代里,成为难以命名的存在。

文化史扩展

1,“氛氲”与“萦盈”。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阴柔美的两个词。以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后代诗歌,尤其是唐诗中有过很大的影响。

“氛氲”,指一种迷蒙、柔和、温软的美。它可以是春天的光线:“遥知倚门处,江树正氛氲”(刘长卿);可以是朦胧的色彩:“衣裳与枕席,山蔼碧氛氲”(岑参);可以是淡淡的香味:“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可以是飘忽的思绪:“别来如梦里,一起一氛氲”(沈佺期);也可以是相思的心理:“一日不得见,愁肠坐氛氲”(元稹)。

“萦盈”,本指雪花飞舞时曼妙萦回的动人姿态。后来在唐诗中被用来形容思绪、和风、舞姿等一切具有动感的事物,影响不小。如:“萦盈几多思,掩抑若为裁”(杜牧);“好风初婉软,离思若萦盈”(杜牧);“萦盈舞回雪,婉转歌绕梁”(温庭筠)等。

集评

为《雪赋》,以髙丽见奇。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南史谢惠连传》)

二歌及乱,涉风比兴义。意味近古。二歌仿《招魂》语意,乱辞别为一体,又骚之变者。且歌者,诗人所赋之妙,实以其情非辞能尽,故形于声,而为歌。《雪》《月》二赋篇末之歌,犹是发乎情本乎义。若《枯树赋》簇事为歌?何情之可歌哉?此赋中间极精丽。后人咏雪皆脱胎焉。葢琢句练字,抽画细腻,自是晋宋间所长。其源亦自荀卿《云》《蚕》诸赋来。(元 祝尧[yáo]《古赋辩体》巻六)

及夜分雪霁,月出中天,流辉上下,皎然清映,又若坐予氷玉壶中,因命仆暖酒独酌,以箸扣舷,诵惠连《雪赋》歌,太白《问月》之诗,悠然其乐,浩乎自得,方是时,盖不知天地之为大,而吾身之为小也。(明 徐有貞《武功集》巻四《雪舫斋记》)

吾闻谢生作《雪赋》,托枚叔为歌词,至谓“白羽白玉,无所比方。阴凝以霏,不昧其洁。”韩愈赴裴尚书宴座中,指雪忼忾献诗,亦云:“自下何曽污,比心明可烛。”然则天下惟雪之无所于累也哉?《雪赋》曰:“纵心浩然,何虑何营。”韩愈云:“隠匿瑕颣,増髙未危。”志雪之谓也。(清 毛奇齡《西河集》巻六十三《志雪堂记》)

问题与讨论

一,以此篇为例,讨论赋中有歌及其抒情意味。

二,讨论此篇的结尾意蕴。